當選擇某一種武術來學習時,我們首先不要抱著懷疑和適不適合自己的心態來練習。假如有這種心態,學甚麼都學不成,為甚麼?人類學習是從未懂性開始的,學說話、學爬、學走路,只是模倣和嘗試,沒有應不應學、學不學得來的心態;入幼稚園學習亦然,到升上小學、中學,越來越懂性,但大部份人也越來越多學習上的疑慮,覺得這科難唸、那科不適合自己讀,結果如何,想必各位也有一番體驗吧(包括我在內)! 近十多二十年來,武術在香港並不普及,很多人根本從未接觸過武術,或對中國功夫沒有認識,不如就當自己是一個幼稚園生說起。 幼稚園生初接觸中文,由一撇一捺的筆劃學起,先學寫簡單的字;學英文,先要熟背二十六個英文字母,還要學懂怎樣寫;學習數學,就由學習數字作起步點。這些都是學術上的基本元素,所有學習的人都是這樣開始學起的,沒有可能為了適應不同人的特性,另行設計基本元素。 學武道理完全一樣,先練習簡單基本動作:如何握拳、出拳、踢腿?重心放在哪裡?學懂了,再進一步學其它較複雜的動作和技巧,漸漸再懂得問三個問題:為何這樣做?如何使用技巧?如何能將技巧發揮得最好?一路學習下去,才能理解武術原理,包括出拳時間、位置、距離、角度和方向,而這些都經過實踐和印證,證明符合實際情況,才得以保留下來。中國武術中的四大元素:踢、打、拿、摔,都是這樣學習的,不管你將來學得如何,總之就像學校求學一樣,由低學起,而如果純純抱著學習的心態,沒有顧慮學不學得來、適不適合自己的心態,便會感到有趣得多。 學武術不要一開始便想著將來能否當職業,等於一入幼稚園,不會想著甚麼科目對自己將來有用,學了基本元素,總對自己沒壞處。 |
拳術心得 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