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拳和讀書道理如出一轍。 學生在求學階段時,需要學習不同的科目如中、英、數、倫理、體育和美術等,目的是啟發思維,建立個人分析能力,並培養出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五育,為將來投入社會作好準備。期間,學生要應付多次測驗和考試,成績好的可升上大學,揀選自己心儀的學院和學科;成績不好可選擇大學以外的途徑進修,但亦有可能提早投入社會,結果普遍發現在求學時涉獵不同的科目,卻始終以中、英、數最為實用,其它科目不是不好,但用的機會不多。其實其它科目如倫理是幫助人們進入社會前作準備,如對別人有禮貌,表現出有教養。 我們可將求學經驗放諸於學拳,當一個沒有受過任何武術訓練的人初次學拳,就像一張白紙般,連握拳都不知道怎樣握,這時的他是一個幼稚園生,教導他的師傅除了要從最基本的握拳動作、腳步怎樣擺開始教起,再漸次遞進教他基本功、套路、出拳腳方法、內功…外,還要教曉他尊師重道和習武涵養。當然師傅要像老師一樣,以身作則。 一個師傅教授一個徒弟,要從基礎認識武術開始,如力怎樣練、怎樣發,如何提高身體協調度,將來在實踐中發揮所學如踢、打、拿、摔等。師傅除了要替徒弟分析武術上的疑難外,還要啟發他的思維和求知慾,不是叫徒弟拚命死練就當解決了問題,敷衍了事。有些師傅武功高強,但不懂得表達和善誘徒弟;或諱莫如深,其實自己料子有限,怕被徒弟揭穿,就像一些老師依書直說,光叫學生死背書一樣,只求學生應付測驗和考試便算數,如此學生讀了書等於沒讀,頂多學多幾個字而已;徒弟練了拳等於沒練,力氣增長幾分倒是有的。 有些學生求學成績優異,將自己置於雲端,缺乏謙厚,等於有些徒弟學了點武術,和師兄弟姊妹演習時佔了上風,或贏了些比賽,便將自己當成高手,目無尊長,要在武術領域更上一層樓是發夢。有些徒弟則覺得武術夠用便可,或達到自己要求便算,結果行人止步,沒有走進拳學核心,等於讀書時學了基本知識和運用,沒有再深入鑽研,自然攀不上更高層次。 學拳是接觸武術的根本,是幼稚園生的第一課,從學拳漸漸昇華至拳學,武藝和武德兼備,即等於讀書,從學習基本知識到研究學問,靠不斷累積和學習,並保持謙遜,才能成為一位真正學者。 |
拳術心得 >